官方安全施救指南来了丨6起事故,25人死亡,有限空间作业如何避免无谓“送命”-九游会官网登录
一提到有限空间作业,大家能想到的就是空间相对封闭、通风不良、氧含量低等,这些特点让人一看就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一、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频发
近日,应急管理部公布一批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6起事故,25人死亡,其中有15人是由于施救不当导致死亡,令人痛心。
01 广东东莞市中堂镇双洲纸业有限公司“2·15”较大中毒事故
2019年2月15日,广东省东莞市双洲纸业有限公司环保部主任安排2名车间主任组织7名工人对污水调节池(事故应急池)进行清理作业。当晚23时许,3名作业人员在池内吸入硫化氢后中毒晕倒,池外人员见状立刻呼喊救人,先后有6人下池施救,其中5人中毒晕倒在池中。事故最终造成7人死亡、2人受伤。
02 湖北武汉市江夏区郑店街“9·23”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
武汉江夏路桥工程总公司负责江夏区郑店街凤杨大道地下污水管网清淤作业,将清淤作业委托给武汉德乾路桥有限公司。2019年9月23日11时30分左右,武汉德乾路桥有限公司在凤杨大道一排污检查井进行清淤作业,1名现场人员入井作业时晕倒,现场另3人发现后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下井救人,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最终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03 徐州天安化工有限公司“12·31”较大中毒事故
2019年12月31日20时许,江苏省徐州天安化工有限公司承包商重庆华为液化空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人员在脱硫塔内维修作业时,盲目排放脱硫液造成液封失效,憋压在循环槽上部空间的煤气冲破液封进入塔内,导致塔内5名施工人员中毒事故,其中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04 安徽芜湖市繁昌经济开发区污水管网修复工程“5·1”较大事故
上海潜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将繁昌经济开发区污水管网修复工程项目中部分辅助工程安排给黄山分公司施工,黄山分公司又口头安排给宁波博昱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施工。2020年5月1日11时左右,宁波博昱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在繁昌经济开发区污水管网非开挖修复二期工程维修施工过程中,因水枪枪头位置不当需要下井调整,1名施工人员仅穿戴防水衣和安全帽即下井作业,随后晕倒。现场另外,2人发现后下井施救并晕倒,发生中毒窒息事故,最终造成3人死亡。
05 河南焦作悯农面制品有限公司“7·18”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
河南焦作市武陟县詹店镇张菜园村委会将非建设用地出租给武陟县瑞都粉业加工厂从事食品生产,武陟县瑞都粉业加工厂又将其中部分场地转让给焦作悯农公司从事食品生产。2020年7月18日18时许,焦作悯农公司1名工人在发酵车间工作时,因操作不当掉入物料罐内,导致中毒窒息死亡,其他作业人员盲目施救,致使事故后果扩大,共造成6人死亡。
06 陕西神木市陕西精益化工有限公司“10·30”事故
2020年10月30日17时许,陕西省榆林神木市陕西精益化工有限公司在试生产调试期间,煤焦油预处理装置污水处理罐发生氮气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初步分析原因为,1名当班员工在未对罐内气体检测分析、未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未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违章从人孔进入罐内查看时窒息,另外2人戴长管呼吸器、1人戴空气呼吸器进入罐内施救时发生意外,造成伤亡扩大。
上述事故的特点和共性问题明显,充分暴露出部分企业对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辨识能力不足、认识不到位;未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和操作规程;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以包代管、一包了之;未按规定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应急装备;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作业人员习惯性违章作业、出现紧急状况盲目施救导致人员伤亡扩大等突出问题。
本来6起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造成了10个人伤亡,结果另外有15个人因为盲目施救而送命,这怎能不令人痛心?那么哪些地方可以称为有限空间,遇到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如何开展救援,请看下面的内容。
二、有限空间介绍
01 定义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期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02 分类及危害
有限空间主要分为三类:密闭或半密闭设备、地下有限空间、地上有限空间。
1.密闭或半密闭设备
(1)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压力容器
危害后果:缺氧、一氧化碳中毒、挥发性有机溶剂中毒、爆炸
(2)冷藏箱、管道
危害后果:缺氧
(3)烟道、锅炉
危害后果:缺氧、一氧化碳中毒
2.地下有限空间
(1)地下室、地下仓库、隧道、地窖
危害后果:缺氧
(2)地下工程、地下管道、暗沟、涵洞、地坑、废井、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
危害后果:缺氧、硫化氢中毒、可燃性气体爆炸
3.地上有限空间
(1)储藏室、温室、冷库
危害后果:缺氧
(2)酒糟池、发酵池
危害后果:缺氧、硫化氢中毒、可燃性气体爆炸
(3)垃圾站
危害后果:缺氧、硫化氢中毒、可燃性气体爆炸
(4)粮仓
危害后果:缺氧、磷化氢中毒、粉尘爆炸
(5)料仓
危害后果:缺氧、粉尘爆炸
三、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安全施救指南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多发,加之人员救援不当或者盲目施救,导致伤亡进一步扩大,教训惨痛。但是,如果发现有人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遇险,总不能见死不救吧。为了有效规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救援,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发布了《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安全施救指南》。
主要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应急准备和救援行动,基本流程和内容如下:
01 应急准备
1.日常应急准备
(1)风险辨识。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法规标准要求,对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对辨识出的有限空间,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包括辨识结果、个体防护要求、应急处置流程等内容。
(2)预案编制。根据风险辨识结果,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编制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应急处置卡),或将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并入本单位综合应急预案,明确人员职责,确定事故应急处置流程,落实救援装备和相关内外部应急资源。应急预案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衔接,并按照有关法规标准要求通过评审或论证。
应急预案智能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武汉博晟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研究应急管理行业标准、应急预案备案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应急预案智能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平台以提升企业应急预案管理水平为服务宗旨,提供企业应急预案智能化管理工具,助力企业低成本、高效率、轻松便捷开展应急预案全过程管理工作!
欢迎登录http://yjya.bosafe.com/#/进行免费试用
(3)应急演练。生产经营单位将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演练纳入本单位应急演练计划,组织开展桌面推演、现场实操等形式的演练,提高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应急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应急处置卡)。
(4)装备配备。生产经营单位针对本单位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及作业风险,配备符合国家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要求的应急救援装备,如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安全带、安全绳和医疗急救器材等,建立管理制度加强维护管理,确保装备处于完好可靠状态。
(5)教育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将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安全施救知识技能培训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限空间作业风险、安全施救知识、应急救援装备使用和应急救援技能等教育培训,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救援人员了解和掌握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应急救援装备使用、应急处置措施等。
2.作业前应急准备
(1)明确应急处置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检测和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明确本次有限空间作业应急处置措施并纳入作业方案,确保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救援人员了解本次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应急处置措施。
(2)确定联络信号。作业现场负责人会同监护人员、作业人员、救援人员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明确声音、光、手势等一种或多种作为安全、报警、撤离、支援的联络信号。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符合当前作业安全要求的即时通讯设备,如防爆对讲机等。
(3)检查装备。结合有限空间辨识情况,作业前,救援人员正确选用应急救援装备,并检查确保处于完好可用状态,发现存在问题的应急救援装备,立即修复或更换。
02 救援实施
1.信息报告
事故发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立即停止作业,了解受困人员状态,组织开展安全施救,禁止未经培训、未佩戴个体防护装备的人员进入有限空间施救。作业现场负责人及时向本单位报告事故情况,必要时拨打“119”“120”电话报警或向其他专业救援力量求救,单位负责人按照有关规定报告事故信息。
2.事故警戒
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根据救援需要设置警戒区域(包括通风排放口),设立明显警示标志,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警戒区域。
3.救援防护
(1)个体防护。救援人员必须正确穿戴个体防护装备开展救援行动。
(2)安全隔离。有限空间内存在可能危及救援人员安全的设备设施、有毒有害物质输入、电能、高温物料及其它危险能量输入等情况,采取可靠的隔离(隔断)措施。
(3)持续通风。使用机械通风设备向有限空间内输送清洁空气,通风排放口远离作业处,直至救援行动结束。当有限空间内含有易燃易爆气体或粉尘时,使用防爆型通风设备;含有毒有害气体时,通风排放口采取有效隔离防护措施。
4.救援行动
事故发生后,被困人员积极主动开展自救互救,配合救援人员实施救援行动,救援人员针对被困人员所处位置、身体状态、个体防护装备穿戴等不同情况,采取应急救援行动。
(1)非进入式救援。被困人员所处位置、身体状态、个体防护装备穿戴等情况,具备从有限空间外直接施救条件的,救援人员在外部通过安全绳等装备将被困人员迅速移出。
(2)进入式救援。被困人员所处位置、身体状态、个体防护装备穿戴等情况,不具备从有限空间外直接施救条件的,救援人员进入内部施救。
5.保持联络
救援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救援行动过程中,按照事先明确的联络信号,与外部人员进行有效联络,并保持通讯畅通。
6.轮换救援
救援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救援持续时间较长时,应实施轮换救援,保持救援人员体力充足,能够持续开展救援行动。
7.撤离危险区域
出现可能危及救援人员安全的情况,救援人员立即撤离危险区域,安全条件具备后再进入有限空间内实施救援。
8.医疗救护
被困人员救出后,立即移至通风良好处,具有医疗救护资质或具备急救技能的人员,及时采取正确的院前医疗救护措施,并迅速送医治疗。
9.清理现场等后续工作
救援行动基本结束后,及时清点核实现场人员、装备,清理事故现场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同时尽可能保护事故现场,便于后续事故调查及救援评估。必要时开展事故现场环境检测和人员、装备洗消,对参与救援行动人员进行健康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