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浏览文章

2021上半年事故盘点 | 1176人死亡,1678人受伤,12人失联,悲剧过后剩下什么?-九游会官网登录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10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阅读次数:次

2021年上半年安全事故频发,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上半年事故共造成1176人死亡,1678人受伤,12人失联!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并不是冰冷堆叠的数字,它们背后是一次次惨剧的发生和一个个家庭的悲剧,带走的是一条条原本鲜活的生命!

这一桩桩安全事故,带给人们的除了伤痛还有教训,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学会举一反三,生产生活中绝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

下面为大家列举几起较大、较典型事故案例,希望读到此文的朋友能提高警惕,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1、山东栖霞笏山金矿爆炸事故

2021年1月10日13时13分许,山东五彩龙投资有限公司栖霞市笏山金矿在基建施工过程中,由于企业违规存放使用民用爆炸物品和井口违规动火作业引发回风井发生爆炸,造成22人被困。经全力救援,11人获救,10人死亡,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6847.33万元。


2、福建一企业高炉检修4名工人意外坠楼致3死1伤

2021年2月24日早上5时30分左右,山东信胜炉窑有限公司在清理三宝钢铁有限公司2号高炉炉壁残渣时,4名作业人员从高处意外坠落。事故发生后,4名伤员第一时间被送医救治。漳州市芗城区迅速组织力量赶赴现场救援处置,其中3名伤员经抢救无效死亡,1名伤员生命体征维持平稳。


3、江苏沈海高速交通事故致11死19伤

2021年4月4日0时51分许,g15沈海高速由南向北898km处发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一辆车牌号为辽b3y69的重型集装箱半挂车冲破道路中央隔离带,撞上对向行驶的一辆车牌号为沪dl4452的大型普通客车,此后大客车后方车牌号为冀jw8295 ( 冀j12k3挂)及车牌号为鲁fbz268 (鲁fgz78挂)的两辆重型半挂牵引车避让不及发生追尾。事故共造成11人死亡、19人受伤,受伤人员均已送医院救治。


4、河南商丘柘城县一武术馆火灾事故

2021年6月25日凌晨3时许,柘城县远襄镇北街一武术馆发生火灾,造成18人死亡、4人重伤、12人轻伤。


5、四川长宁食品厂职工硫化氢中毒致7死1伤

2021年5月4日,长宁县福荣笋类食品厂污水处理系统因故障停止运行。5月24日下午,企业检修作业时重新开启污水处理系统,造成污水中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溢出,致使正在作业的2名员工中毒,随后6人(企业员工3人、厂区周围居民3人)相继前往施救导致中毒。事故共造成8人中毒,其中7人死亡、1人轻伤。


6、湖北十堰燃气爆炸事故

2021年6月13日6点30分许,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车城街办艳湖社区集贸市场发生燃气爆炸事故。爆炸事故造成26人死亡,138人受伤。事后34名公职人员被追责。


7、山西省代县铁矿透水事故

2021年6月10日,代县聂营镇大红才铁矿4号井发生透水事故,事故造成13人死亡。


近年来

安全事故频发令人震惊

事故的代价是惨痛的

安全事故的教训更是深刻的

敲响了企业安全生产的警钟


然而

一次次事故悲剧过后

还剩下什么?


事故没发生在自己身上时

心怀侥幸最为致命

我们必须痛定思痛、总结反思

避免悲剧重演

那么在日常生活和作业生产过程中

如何才能更好的避免类似事故反复发生呢?


安全生产是一切生产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而安全教育培训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石。有关统计资料表明,90%以上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安全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

可见,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对于事故预防至关重要。广大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使作业人员提前预知作业中存在的事故易发、高发风险点,提升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然而,现阶段许多企业的安全培训管理工作在开展落实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上,依然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传统的安全培训更是大多流于形式,难有实效。

为了切实提高安全培训的效果,就需要提高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趣味性,从根本上改变培训内容的表达形式,并吸引作业人员自主自发地参与到安全知识的学习中,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改善培训管理流程和效率,推进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朝着智能化方向“升级换代”。

作为国内专业的安全生产在线服务提供商,武汉博晟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立足于“工业互联网 安全生产”创新发展战略,融合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多媒体等新技术,率先研发推出「多媒体安全培训工具箱」,以软件、硬件高度集成一体化的思路,旨在破解传统安全培训、人员安全准入难题,有效提升作业人员安全素质,严格落实全员安全培训,助力企业安全管理提质增效。

生产从业人员多媒体安全培训工具箱

由控制主机、考勤设备、无线答题器等硬件和多媒体安全培训系统软件组成,集建档、考勤、培训、考试、阅卷等功能于一体,内置多媒体安全培训课件,寓教于乐,能有效提高安全培训效果。

该工具箱便携可提、功能齐全,找一个临时场所便可开展培训,一步到位,能有效解决传统安全培训中考评低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助企业打造线下移动式培训 线上集中管理 智能安全准入 现场移动监管的现代化安全培训模式。


 长按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了解更多“实名制安全培训准入”相关产品


另附各类事故预防知识点

一、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1、预防火灾爆炸事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严格控制和管理各种危险物及点火源,消除危险因素。

2、采取检测措施,当发现空气中的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浓度达到危险值时,就应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

3、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应尽量避免动火作业,进行动火作业的地点必须要和易燃易爆的生产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4、如需对生产、盛装易燃物的设备和管道进行动火作业时,应严格执行隔绝、置换、清洗、动火分析等有关规定,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

5、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合,汽车、拖拉机的排气管上要安装阻火器;为防止烟囱飞火,炉膛内要燃烧充分,烟囱要有足够的高度。

6、搬运盛有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容器、气瓶时要轻拿轻放,严禁抛掷、防止相互撞击。

7、进入易燃易爆车间应穿防静电的工作服,不准穿带钉子的鞋。

8、对于物质本身具有自燃能力的油脂、遇空气能自燃的物质以及遇水能燃烧爆炸的物质,应采取隔绝空气、防水、防潮或采取通风、散热、降温等措施,以防止物质自燃和爆炸。

9、相互接触会引起爆炸的两类物质不能混合存放;遇酸、碱有可能发生分节爆炸的物质应避免与酸碱接触;对机械作用较为敏感的物质要轻拿轻放。

10、对于不稳定物质,在贮存中应添加稳定剂。

11、防止生产过程中易燃易爆的跑、冒、滴、漏,以防扩散到空间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12、锅炉、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有资格的培训单位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方可进行操作。

13、锅炉、压力容器须在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等安全装置保持良好的情况下才能使用,严禁超温超压运行。


二、高处坠落事故预防措施

1、高处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体检合格,凡患有恐高症、心脏病、贫血、高血压、癫痫病等禁忌症的人员严禁从事高处作业。

2、高处安装、维护、拆除作业及登高架设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

3、人员作业时不得穿不灵便的衣服,不得穿拖鞋、短裤、光脚,应穿防滑鞋,佩戴安全帽,系好安全带,安全带高挂低用,并防止绳打结,以免绳受力后剪断。

4、高处作业时,脚手架必须由具有合格资质的专业架子工进行搭建,作业层脚手板必须铺满、连接牢固、安装踢脚板,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5、高处作业下方,应设置警戒线或隔离防护等安全措施,若作业需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

6、吊篮、炉内平台必须由有资质的单位搭设,装设独立安全绳,并经验收合格,作业人员安全带必须挂在安全绳上,严禁挂在平台防护栏杆上,严禁超载使用。

7、高空作业车车斗内不得使用梯子、凳子或垫脚物等,不得踩踏在工作斗上作业。

8、直梯支设角度为60至70度,梯子不得垫高或接长使用;人字梯支设角度35至45度,并有人扶持。

9、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向梯子,不得手持器物。

10、遇到暴雨、打雷、大雾、大雪或者风力达6级以上等恶劣天气时,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暴风雪及强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11、高处作业使用的工具要放入工具袋,拆卸下来的物件、废料要及时清理,不得随处堆置丢弃,传递物件时禁止抛掷。


三、交通事故预防措施

1、车辆驾驶员必须持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驾驶证件,且驾驶与证件相符的车型;特种车辆驾驶人员还需持有特种设备操作证。

2、严禁驾驶员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行车不系安全带、驾车中使用移动电话、超载、人货混装等违法行为。

3、驾驶员日常应勤于保养、维护车辆,驾驶车辆前须对车辆性能进行检查,严禁“带病”车辆上路。

4、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培训,减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

5、严禁将车辆交给无证人员或暂扣、吊销驾驶证人员驾驶。

6、严禁强超抢会,车辆行驶在陡坡、弯道、涵洞等危险地段时,要提前减速、提高警惕,谨慎驾驶。

7、保持行车安全距离,防止发生追尾事故。


四、火灾事故预防措施

1、有可燃物的场所,高温设备表面必须进行保温处理;不得使用碘钨灯和大功率白炽灯。

2、有火灾危险的场所必须定期进行防雷检测,确保防雷设施有效。

3、定期对电气线路进行检查,严禁超负荷使用电气设备,确保用电安全;易燃易爆场所应当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4、易爆场所设备应有静电导出措施,操作人员应使用防静电工作服,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5、易自燃的危险物质必须做好保护储存措施,防止泄漏。

6、临时性建筑物、仓库以及正在修建的建筑物都应按要求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严禁堵塞消防通道。


五、中毒事故预防措施

1、进入易造成中毒窒息的场所作业,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培训,掌握作业区域内有害介质的特性,学会防护、自救和急救等安全知识。

2、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原则。

3、作业人员必须佩戴个体防护用品,设专人监护。

4、进入容器或管道内作业,必须对与其连接处的阀门关闭,隔离介质,加堵板、加锁,悬挂警示牌,然后再对介质进行清空、清洗或置换。

5、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

6、进入井下或池内等地下设施作业,必须通风检测合格后,作业人员系好安全绳;安全绳一端拴在外边牢固的地方,由监护人握在手中,方可作业,要采取定时轮换作业。

7、进入原煤仓、煤粉仓内作业,必须停止给煤(粉)机运行、关闭闸板门。

8、地下管道、烟道、涵洞施工前,应强制送风,且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和氧含量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业,并应保持空气流通。

9、当挖孔桩开挖深度超过5m或有特殊要求时,下孔作业前,应采取机械送风,送风量不应小于25l/s。

10、当隧道施工独头掘进长度超过150m时,应采用机械通风,每人供应新鲜空气量不应小于3m3/min,风速不得大于6m/s,全断面开挖时风速不应小于0.15m/s,导洞内不得小于0.15m/s,风管出口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15m;作业前应检测有毒有害气体。

11、作业过程中,应监测作业场所空气中氧含量的变化,作业环境空气中氧含量不得小于19.5%。

12、在密闭容器内使用氩气、二氧化碳或氦气进行焊接作业时,应在作业过程中通风换气。氧含量不得小于19.5%。

13、当进行钻探、挖掘隧道等作业时,应采用试钻等方法进行预测调查。当发现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或甲烷等有害气体逸出时,应先确定处理方法,调整作业方案,再进行作业。


六、透水事故预防措施

1、当隧道穿越富水地层、岩溶地质、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段时,施工中应制定防止透水事故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事故应急预案,并应在施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技术交底。

2、隧道施工前应对可能出现透水地段地表上方河流、池塘及地下排水管线、岩溶区、地下采空区等进一步进行详细调查、分析,掌握涌水量、补给方式、分布范围、变化规律及水质成分等,并对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进行评价,制定治理措施。

3、隧道工程施工穿越含水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组织物探、钻探、钎探、监测工作。应观测记录岩层产状、岩性、构造、裂隙、岩溶的发育、钻孔涌水及充填情况,做好预报工作。

4、穿越富水底层的隧道开挖及支护各道工序应紧密衔接,应采用对围岩扰动小的掘进方式,钻爆作业应控制起爆药量和循环进尺,并结合监控量测信息,及时施作二次衬砌。

5、当发生强降雨可能造成地下工程透水补给时,应暂停隧道施工作业,待检查无误后再进洞作业。

6、探水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留置防水矿柱。

7、对于存在水害威胁的矿井,设计并实施专门的防治水工程,并检验其效果。

8、打探水孔时,如发现岩石变软(发松)或沿钻杆向外流水超过正常钻孔供水量等现象,必须停止钻孔,查明原因。

9、探水、防水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

10、为预防被水封住,有害的气体溢出造成危险,必须事先采取通风安全措施,并使用防爆灯具照明。